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今古奇观在线阅读 - 第十五章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上)

第十五章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上)

    第十五章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上)

    卫河东岸浮丘高,竹舍云居隐凤毛。

    遂有文章惊董贾,岂无名誉驾刘曹。

    秋天散步青山郭,春日催诗白兔毫。

    醉倚湛卢时一啸,长风万里破洪涛。

    这首诗,系本朝嘉靖年间一个才子所作。

    那才子是谁?

    姓卢,名楠,字少梗,一字子赤,大名府浚县人也。

    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娴诗律,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

    人都道他是李青莲再世,曹子建后身。

    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有轻财傲物之志。

    真个名闻天下,才冠当今。

    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又且世代簪缨,家资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

    所居在城外浮邱山下,第宅壮丽,高耸云汉。

    后房粉黛,一个个声色兼妙。

    又选小奚秀美者数人,教成吹弹歌曲,日以自娱。

    至于僮仆厮养,不计其数。

    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两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名曰啸圃。

    大凡花性喜暖,所以名花俱出南方,那北地天气严寒,花到其地,大半冻死,因此至者甚少。

    设或到得一花一草,必为巨珰大畹所有,他人亦不易得。

    这浚县又是个拗处,比京都更难,故宦家园亭虽有,俱不足观。

    偏卢楠立心要胜似他人,不惜重价,差人四处构取名花异卉,怪石奇峰,落成这园,遂为一邑之徒。

    真个景致非常!但见:

    楼台高峻,庭院清幽。

    山叠岷峨怪石,花栽阆苑奇葩。

    水阁遥通行坞,凤轩斜透松寮。

    回塘曲槛,层层碧浪漾琉璃;叠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

    牡丹亭畔,孔雀双栖;芍药栏边,仙禽对舞。

    萦纡松径,绿阴深处小桥横;屈曲花岐,红艳丛中乔木耸。

    烟迷翠黛,意淡如无;雨洗青螺,色浓似染。

    木兰舟荡漾芙蓉水际,秋千架摇拽垂杨影里。

    朱槛画栏相掩映,湘帘绣幕两交辉。

    卢楠日夕吟花课鸟,笑傲其间,虽南面至乐,亦不是过。

    凡朋友去相访,必留连尽醉方止。

    倘遇着个声气相投,知音的知己,便兼旬累月,款留在家,不肯轻放出门。

    若有人患难来投奔的,都有赍发,决不令其空过。

    因此四方慕名来者,络绎不绝。

    真个是: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卢楠只因才高学广,以为掇青紫如拾针芥。

    那知文福不齐,任你锦绣般文章,偏生不中试官之意,一连走上几利,不能勾飞黄腾达。

    他道世无识者,遂绝意功名,不图进取。

    惟与骚人剑客,羽士高僧,谈禅理,论剑术,呼卢浮白,放浪山水,自称浮丘山人。

    曾有五言古诗云:

    逸翮奋霄汉,高步蹑天关。

    褰衣在椒涂,长风吹海澜。

    琼树系游镳,瑶华代朝餐。

    恣情戏灵景,静啸喈鸣鸾。

    浮世信淆浊,焉能濡羽翰!

    话分两头。

    却说浚县知县,姓汪,名岑,少年连第,贪酷无比,性复猜刻。

    又酷好杯中之物,若擎着酒杯,便直饮到天明。

    自到浚县,不曾遇着对手。

    平音也晓得卢楠是个才子,当今推重,交游甚广;又闻得邑中园亭,推他家为最;酒量又推尊第一。

    因这三件,有心要结识他,做个相知。

    差人去请来相会。

    你道有这般好笑的事么?

    别个秀才要去结交知县,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进,拜在门下,认为老师。

    四时八节,馈送礼物,希图以小博大。

    若知县自来相请,便似朝廷征聘一般,何等荣耀!还把名帖粘在壁上,夸炫亲友。

    这虽是不肖者所为,有气节的未必如此。

    但知县相请,也没有不肯去的。

    偏有卢楠比他人不同,知县一连请了五六次,只当做耳边风,全然不睬,只推自来不入公门。

    你道因甚如此?

    那卢楠才高天下,眼底无人,天生就一副侠肠傲骨,视功名如敝蓰,等富贵犹浮云。

    就是王侯卿相不曾来拜访,要请去相见,他也断然不肯先施,怎肯轻易去见个县官?

    真个是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绝品的高人。

    这卢楠已是个清奇古怪的主儿,撞着知县又是个耐烦琐碎的冤家。

    请人请到四五次不来,也只索罢了,偏生只管去缠帐。

    见卢楠决不肯来,却到情愿自去就教。

    又恐卢楠他出,先差人将帖子订期。

    差人领了言语,一直径到卢家,把帖子递与门公,说道:“本县老爷有紧要话,差我来传达你相公,相烦引进。”

    门公不敢怠慢,即引到园上,来见家主。

    差人随进园门,举目看时,只见水光绕绿,山色送青,竹木扶疏,交相掩映,林中禽鸟,声如鼓吹。

    那差人从不曾见这般景致,今日到此,恍如登了洞天仙府,好生欢喜!想道:“怪道老爷要来游玩,原来有恁地好景!我也是有些缘分,方得至此观玩这番,也不枉为人一世。”

    遂四下行走,恣意饱看。

    湾湾曲曲,穿过几条花径,走过数处亭台,来到一个所在。

    周围尽是梅花,一望如雪,霏霏馥馥,清香沁人肌骨。

    中间显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画栋雕梁,亭中悬一个扁额,大书“玉照亭”三字。

    下边坐着三四个宾客,赏花饮酒,旁边五六个标致青衣,调丝品竹,按板而歌。

    有高太史《梅花诗》为证: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渔郎无好韵,东风愁寂几回开!

    门公同差人站在门外,候歌完了,先将帖子禀知,然后差人向前说道:“老爷令小人多多拜上相公,说既相公不屑到县,老爷当来拜访。

    但恐相公他出,又不相值,先差小人来期个日子,好来请教。

    二来闻府上园亭甚好,顺便就要游玩。”

    大凡事当凑就不起,那卢楠见知县频请不去,恬不为怪,却又情愿来就教,未免转过念头,想:“他虽然贪鄙,终是个父母官儿,肯屈己敬贤,亦是可取。

    若又峻拒不许,外人只道我心胸褊狭,不能容物了。”

    又想道:“他是个俗吏,这文章定然不晓得的。

    那诗律旨趣深奥,料必也没相干。

    若论典籍,他又是个后生小子,徼幸在睡梦中偷得这进士到手,已是心满意足,谅来还未曾识面。

    至于理学、禅宗,一发梦想所不到了。

    除此之外,与他谈论,有甚意味,还是莫招揽罢。”

    却又念其来意惓惓,如拒绝了,似觉不情。

    正沉吟间,小童斟上酒来。

    他触境情生,就想到酒上,道:“倘会饮酒,亦可免俗。”

    问来人道:“你本官可会饮酒么?”

    答道:“酒是老爷的性命,怎么不会饮?”

    卢楠又问:“能饮得多少?”

    答道:“但见拿着酒杯,整夜吃去,不到酩酊不止,也不知有几多酒量。”

    卢楠心中喜道:“原来这俗物却会饮酒,单取这节罢!”

    随教童子取个帖儿,付与来人道:“你本官既要来游玩,趁此梅花盛时,就是明日罢!我这里整备酒盒相候。”

    差人得了言语,原同门公一齐出来,回到县里,将帖子回覆了知县。

    知县大喜。

    正要明日到卢楠家去看梅花,不想晚上人来报新按院到任,连夜起身往府,不能如意,差人将个帖儿辞了。

    知县到府,接着按院,伺行香过了,回到县时,往还数日,这梅花已是:

    纷纷玉瓣堆香砌,片片琼英绕画栏。

    汪知县因不曾赴梅花之约,心下怏怏,指望卢楠另来相邀。

    谁知卢楠出自勉强,见他辞了,即撇过一边,那肯又来相请。

    看看已到仲春时候,汪知县又想到卢楠园上去游春,差人先去致意。

    那差人来到卢家园中,只见园林织锦,堤草铺茵,莺啼燕语,蝶乱蜂忙,景色十分艳丽。

    须臾,转到桃蹊上,那花浑如万片丹霞,千重红锦,好不烂漫!有诗为证:

    桃花开遍上林春,耀服繁华色艳农。

    含笑动人心意切,几多消息五更风。

    卢楠正与宾客在花下击鼓催花,豪歌狂饮,差人执帖子上前说知。

    卢楠乘着酒兴对来人道:“你快回去与本官说,若有高兴,即刻就来,不必另约。”

    众宾客道:“使不得!我们正在得趣之时,他若来了,就有许多文亻刍来,怎能尽兴?

    还是改日罢。”

    卢楠道:“说得有理,便是明日。”

    遂取个帖子,打发来人,回复知县。

    你道天下有这样不巧的事!次日汪知县刚刚要去游春,谁想夫人有五个月身孕,忽然小产起来,晕倒在地,血污浸渍身子。

    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只得又差人辞了卢楠。

    这夫人一病直至三月下旬,方才稍可。

    那时卢楠园中牡丹开放,冠绝一县。

    真是好花!有《牡丹诗》为证:

    洛阳千古斗春芳,富贵真夸浓艳妆。

    一自《清平》传唱后,至令人尚说花王。

    汪知县为夫人这病,乱了半个多月,情绪不佳,终日只把酒来消闷,连政事也懒得去理。

    次后闻得卢家牡丹茂盛,想要去赏玩,因两次失约,不好又来相期,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卢楠日子便期了,却不肯受这书仪。

    璧返数次,推辞不脱,只得受了。

    那日天气晴爽,汪知县打帐早衙完了就去,不道刚出私衙,左右来报:“吏科给事中某爷告养亲归家,在此经过。”

    正是要道之人,敢不去奉承么?

    急忙出郭迎接,馈送下程,设宴款待。

    只道一两日就行,还可以看得牡丹,那知某给事,又是好胜的人,教知县陪了游览本县胜景之处,盘桓七八日方行。

    等到去后,又差人约卢楠时,那牡丹已萎谢无遗。

    卢楠也向他处游玩山水,离家两日矣!

    不觉春尽夏临,倏忽间又早六月中旬,汪知县打听卢楠已是归家,在园中避暑,又令人去传达,要赏莲花。

    那差人径至卢家,把帖儿教门公传进。

    须臾间,门公出来说道:“相公有话,唤你当面去分付。”

    差人随着门公,直到一个荷花池畔,看那池团团约有十亩多大,堤上绿槐碧柳,浓阴蔽日;池内红妆翠盖,艳色映人!有诗为证:

    凌波仙子斗新妆,七窍虚心吐异香。

    何似花神多薄幸,故将颜色恼人肠。

    原来那池也有个名色,唤做“滟碧池”。

    池心中有座亭子,名曰“锦云亭”。

    此亭四面皆水,不设桥梁,以采莲舟为渡,乃卢楠纳凉之处。

    门公与差人下了采莲舟,荡动画桨,顷刻到了亭边,系舟登岸。

    差人举目看那亭子,周围朱栏画槛,翠幔纱窗,荷香馥馥,清风徐徐,水中金鱼戏藻,梁间紫燕寻巢,鸥鹭争飞叶底,鸳鸯对浴岸旁。

    去那亭中看时,只见藤床湘簟,石榻竹儿,瓶中供千叶碧莲,炉内焚百和名香。

    卢楠科头跣足,斜据石榻。

    面前放一帙古书,手中执着酒杯。

    旁边冰盘中,列着金碳憨藕,沉李浮瓜,又有几味案酒。

    一个小厮捧壶,一个小厮打扇。

    他便看见行书,饮一杯酒,自取其乐。

    差人未敢上前,在侧边暗想道:“同是父母生长,他如何有这般受用!就是我本官中过进士,还有许多劳碌,怎及得他的自在!”

    卢楠抬头看见,即问道:“你就是县里差来的么?”

    差人应道:“小人正是。”

    卢楠道:“你那本官到也好笑,屡次订期定日,却又不来。

    如今又说要看荷花,恁样不爽利,亏他怎地做了官!我也没有许多闲工夫与他缠帐,任凭他有兴便来,不奈烦又约日子。”

    差人道:“老爷多拜上相公,说久仰相公高才,如渴思浆,巴不得来请教,连次皆为不得已事羁住,故此失约。

    还求相公期个日子,小人好去回话。”

    卢楠见来人说话伶俐,却也听信了他,乃道:“既如此,竟在后日。”

    差人得了言语,讨个回帖,同门公依旧下船,扌华到柳阴堤下上岸,自去回复了知县。

    那汪知县至后日早衙,发落了些公事,约莫午牌时候,起身去拜卢楠。

    谁想正值三伏之时,连日酷热非常,汪知县已受了些暑气,这时却又在正午,那轮红日犹如一团烈火,热得他眼中火冒,口内烟生。

    刚到半路,觉道天旋地转,从轿上直撞下来,险些儿闷死在地。

    从人急忙救起,抬回县中,送入私衙,渐渐苏醒。

    分付差人辞了卢楠,一面请太医调治。

    足足里病了一个多月,方才出堂理事,不在话下。

    且说卢楠一日在书房中查点往来礼物,检着汪知县这封书仪,想道:“我与他水米无交,如何白白里受他的东西?

    须把来消豁了,方才干净!”

    到八月中,差人来请汪知县中秋夜赏月。

    那知县却也正有此意,见来相请,好生欢喜。

    取回帖打发来人,说:“多拜上相公,至期准赴。”

    那知县乃一县之主,难道刚刚只有卢楠请他赏月不成?

    少不得初十边,就有乡绅同僚中相请,况又是个好饮之徒,可有不去的理么?

    定然一家家捱次都到,至十四这日,辞了外边酒席,于衙中整备家宴,与夫人在庭中玩赏。

    那晚月色分外皎洁,比寻常更是不同。

    有诗为证:

    玉宇淡悠悠,金婆彻夜流。

    最怜圆缺处,曾照古今愁。

    风露孤轮影,山河一气秋。

    何人吹铁笛?

    乘醉倚南楼。

    夫妻对酌,直饮到酩酊,方才入寝。

    那知县一来是新起病的人,元神未复;二来连日沉酣糟粕,趁着酒兴,未免走了酒字下这道儿;三来这晚露坐夜深,着了些风寒。

    三合凑又病起来。

    眼见得卢楠赏月之约,又虚过了。

    调摄数日,方能痊可。

    那知县在衙中无聊,量道卢楠园中桂花必盛,意欲借此排遣。

    适值有个江南客来打抽丰,送两大坛惠山泉酒,汪知县就把一坛,差人转送与卢楠。

    卢楠见说是美酒,正中其怀,无限欢喜,乃道:“他的政事文章,我也一概勿论,只这酒中,想亦是知味的了。”

    即写帖请汪知县后日来赏桂花。

    有诗为证:

    凉影一帘分夜月,天宫万斛动秋风。

    淮南何用歌《招隐》?

    自可淹留桂树丛。

    自古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像汪知县是个父母官,肯屈己去见个士人,岂不是件异事。

    谁知两下机缘未到,临期定然生出事故,不能相会。

    这番请赏桂花,汪知县满意要尽竟日之欢,罄夙昔仰想之诚。

    不料是日还在眠床上,外面就传板进来报:“山西理刑赵爷行取入京,已至河下!”

    恰正是汪知县乡试房师,怎敢怠慢?

    即忙起身梳洗,出衙上轿,往河下迎接,设宴款待。

    你想两个得意师生,没有就相别之理,少不得盘桓数日,方才转身。

    这桂花已是:

    飘残金粟随风舞,零乱天香满地铺。

    却说卢楠索性刚直豪爽,是个傲上矜下之人,见汪知县屡次卑词尽敬,以其好贤,遂有俯交之念。

    时值九月末旬,园中菊花开遍,那菊花种数甚多,内中惟有三种为贵。

    那三种?

    鹤翎、剪绒、西施。

    每一种各有几般颜色,花大而媚,所以贵重。

    有《菊花待》为证:

    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

    园林一片萧疏景,几朵依稀散晚香。

    卢楠因想汪知县几遍要看园景,却俱中止,今趁此菊花盛时,何不请来一玩?

    也不枉他一番敬慕之情。

    即写帖儿,差人去请次日赏菊。

    家人拿着帐子,来到县里,正值知县在堂理事,一径走到堂上跪下,把帖子呈上,禀道:“家相公多拜上老爷,园中菊花盛开,特请老爷明日赏玩。”

    汪知县正想要去看菊,因屡次失约,难好启齿;今见特地来请,正是挖耳当招,深中其意。

    看了帖子,乃道:“拜上相公,明日早来领教。”

    那家人得了言语,即便归家回覆家主道:“汪老爷拜上相公,明日绝早就来。”

    那知县说“明日早来”,不过是随口的话,那家人改做“绝早就来”,这也是一时错讹之言。

    不想因这句错话上,得罪于知县,后来把天大家私弄得罄尽,险些儿连性命都送了。

    正是: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当下卢楠心下想道:“这知县也好笑,那见赴人筵席,有个绝早就来之理!”

    又想道:“或者慕我家园亭,要尽竟日之游。”

    分付厨夫:“大爷明日绝早就来,酒席须要早些完备。”

    那厨夫听见知县早来,恐怕临时误事,隔夜就手忙足乱收拾。

    卢楠到次早分付门上人:“今日若有客来,一概相辞,不必通报!”

    又将个名贴,差人去邀请知县。

    不到朝食时,酒席都已完备,排设在燕喜堂中。

    上下两席,并无别客相陪。

    那酒席铺设得花锦相似,正是:

    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