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我一天有24万小时在线阅读 - 第224章 相同的疑惑

第224章 相同的疑惑

    这倒不是说大家孤陋寡闻。

    这也不是说大家不做功课就去跟风。

    白夜追凶和长安24小时这两本书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作者写的?到底是不是工作时代比这种争论,的确是现在读书圈层最热的事儿。

    但读书人总有自己的调性,书看得多了,对于热度这种事,其实有些人就会自动的避开,比如这个首页,人也比如群里很多的读书博主,虽然是读书博主,但其实更多的却是做的分享书的事儿,至于蹭热点蹭热度,这种事儿和他们都没什么关系。

    一方面有些人会因为他们这种秉性喜欢他们,而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显得好像有些脱节。

    而讨论这两本书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写的,也大多数是一些新的读书博主。

    比如追梦人这一类。

    而这个群里200多人有一大半都是一些三四十岁的老读书人,还有一些出版社的编辑。

    其中就包括冯正安。

    大家会知道白夜追凶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他上了热搜,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群里面有冯正安。

    这也是他想到的,扭转现在话题的方法之一,那就是将这本书推荐给一些老读书人,让他们去自行的做出一些评价。

    这才有了昨天晚上大家通宵夜读的事儿,毕竟作为一个编辑,总有些自己的人脉,但是谁能想到这书看完之后,反倒在群里引发了一波文学性的讨论呢?

    一直到追梦人发出那段话之后,整件事情的全貌才终于被摆在面所有人面前。

    之前在那一群大佬面前,压根没敢吭声的年轻读书博主们在说起这事儿,也终于冒出头来了,整整个事儿从头到尾的快速说了一遍。

    甚至将这个作者的一些传闻也都说了。

    特别是关于23那条微博回应。

    而这事在大家了解之后,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守夜人:“这个叫做23的作者真的悬赏了1,000万,就为了让别人找出这两本书,是工作室带笔的证据?”

    追梦人:“千真万确。”

    说着追梦人迅速的找到这条微博的截图,然后发到了群里。

    而在看了这张截图之后,大家的反应和网友的差不多都有些震惊和惊讶,毕竟谁能想到1,000万就悬赏一条证据,但这条微博也让不少读书人开始好奇,这个23到底是谁?

    守夜人:“虽然不知道这个23到底是谁,但是光从他的反应来看应该是个年轻人,而且是一个秉性很刚正的那种。并且是那种有的读书人个人坚持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甘愿做出如此许诺,这样的秉性着实让人喜欢。文化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刚性才行。”

    而在了解了整件事情的全貌之后,关于这作者到底有没有文学性的讨论,也暂时被安置到了一边。

    “毕竟人家有其他的作品,咱们只是管中窥豹,实在是难以服众,想要说明此事,还是要大家看了他作品才行,所以这个问题先放到一边,等看过这个长24小时之后,大家再来讨论吧。”

    而这话也为这一大早的讨论画上了圆满的暂停键。

    而这个暂停的时间也没有多长。

    也就是不到两天的功夫,这话题就被大家重启了。

    这意味着大家已经看完了这套24小时。

    其实以大家的看书速度,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看完这本24小时其实都不可能,因为在家都有了不同的阅读习惯,像这样大量的时间看同一本书,其实很少一天看不同的书,有些人甚至能够看到十几种。

    之所以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或者是花这么多精力,还是因为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方面是因为大家想要从这本书中得知之前大家探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看一看被大家讨论的两本书的不同风格和写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毕竟这种事儿他们十分擅长。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之前他家花了一个多小时探讨的那个问题,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却仿佛失去了讨论的必要,而之前一直站反方的一些读书人也全都倒戈。

    “虽然这是一套历史小说,但是就从这笔法文字,甚至是历史典故的考究程度讲,作者本人绝不是什么只会编故事的,文学性毋庸质疑。”

    “谁能想到一个写都市悬疑小说的人,写历史小说竟然如此,纯属北风如此老了按照手艺人大哥的说法,这是一个年轻人,但是从文字到故事的缜密性角度来衡量,我实在想象不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虽然我依旧不认为这套书是值得百年传承的经典,但不得不说,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面,这套书绝对在小说领域有着相当的历史地位。”

    “我评价要比上面的更高一些,我认为这套书被称为经典,毫不为过,因为谁说历史就要厚重,谁说历史就不可以精彩?学习历史本身就应该要有一种娱乐心态,要有一种轻松的态度去学习,以上课的那种严谨态度,说实话实在是不利于历史本身的传播,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少人喜欢历史了,因为太严肃了,而这套小说却完全摒弃了历史之中的那种腐朽厚重之感,相反将这种厚重全然的化作了小说整体的氛围,一方面不减少历史本身的厚重感,另一方面又让这种厚重感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不可不说,这绝对是近年来我看到的最精彩的历史小说。”

    “……”

    而像以上评价数不胜数。

    不过在另一个问题上,大家却并没有得出一个结果,甚至有着和普通观众相同的困惑,那就是这两本书真的是一个人写的吗?

    大家在一开始其实并不觉得这问题有什么难以分辨的,毕竟大家都是老读书人了,对于一些写法在辨别上和寻常读者还是有着经验上的优势。

    但是在看了两本书之后,大家就发现自己之前胸有成竹的优势荡然无存,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话题会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两套书也是截然不同的独立个体。

    不仅仅是从写法上截然不同,甚至就连细节的处理上都全然相反。

    这也让大家不由生出疑惑。

    “这两本书真的是同一个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