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科幻小说 - 大唐潜龙在线阅读 - 第73章 鹊之强强1

第73章 鹊之强强1

    李密既已定了年号,那檄文中的“有德者”,当然便非他自己莫属。

    李渊见到檄文,当即投其所好,覆了一封书函。

    当时温大雅、陈叔达都已投入李渊麾下,便由温大雅执笔覆信,极言推崇之意。

    又遣一名亲信,将书函送往韦城,同时密带口信,请李密拦截李药师。

    李密虽也并不知道李药师助杨玄庆逃逸之事,但他与李药师相识多年,甚么“肃清余逆”,甚么“拨乱反正”,他当然绝不相信。

    至于李药师与李渊之间的过节,他在杨府日久,倒是早有风闻。

    如今得到李渊回函,又有口信。

    他只将那口信当成李渊与李药师之间的私人恩怨,便没有着实放在心上。

    当下他只覆书一通,托那信使带回。

    李渊听信使回报,得知李密并无口信,只得拆阅覆书。

    但见函中客套之后,写道:“与兄支派虽异,根系本同。自维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岂不盛哉?”

    看到此处,李渊蹙眉摇头:“狂妄极了!”

    再往下看,便是希望李渊“亲率步骑,枉临河内,面结盟约,共事征诛”,云云。

    李渊览毕,将书函付予李世民:“你怎么看?”

    李世民将书函阅读一过,说道:“李密号称拥众十万,其实只是乌合之众;扬言大败王世充,其实乃是互有胜负。他心高气傲,以天下盟主自居,其实在东都耗废兵力,已难与天下争衡。他希望爹爹亲自率兵,前去河东结盟,与他『共事征诛』,乃是为一己设想,于我军未必有益。”

    他见父亲频频点头,便继续说道:“爹爹何妨再次投其所好,卑辞厚礼,重行将他推奖一番?如此他为我军塞住河、洛,阻挡隋军,我军便无东顾之忧,可以专意西进。待得关内平定,那时李密与王世充鹬蚌相争,也已精疲力竭,岂不让我军坐收渔利?”

    李渊闻言,大喜而道:“李密已入我儿彀中矣!”

    当即命温大雅覆书,略云:“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惟冀早应图箓,以宁兆庶。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

    其中“早应图箓”云云,指的便是“水盛之时,杨落李兴”等谶言。

    李密得书,更是方自高置,诩诩然将书函遍示座客。

    又托信使带口信予李渊,说洛口方面并没有见到李药师的囚车。

    李渊得到回报,得知李密志大才疏,自己已无东顾之忧,自是欢喜。

    然而听说东都方面也没有见到李药师,却又不免烦心。

    这处处与自己作对的李药师,他,究竟去了何处?

    李药师端坐囚车之中,由于海、季兴波伴同南下,名为押解,实乃护送。

    三人一车出了霍邑,过了临汾、绛郡,来到风陵渡。

    这里有层阜巍然独秀,与潼关隔河相望,自古便是重要的渡口。

    相传黄帝之臣风后,与蚩尤作战阵亡,埋藏于此,冢曰风陵。

    此渡口因有风后之陵,故得风陵渡之名。

    这里乃是黄河奔腾南流,拗折东泄的转角,渭水带着沣、灞、泾、浐等关中八川的波涛,也在此处注入黄河。

    李药师的囚车出了北方的重重山原,来到这风陵渡,眼前豁然开朗。

    居高南望,潼关、太华、函峪、崤山历历在目。

    俯视滚滚大河,汹涌澎湃,气象万千。

    就在豪阔若此的江山之间,李药师南渡大河。

    他眼望滔滔逝水,心念灼灼韶华。

    前程虽说无量,却是难测,实不知是怎样一番情怀。

    渡过大河,来到潼关。

    此处是关中与关东的分野,东通洛阳,西达长安。

    然则他三人出了潼关,不朝东行,却悄悄绕道,转折向西,直往长安而去。

    这一路自太原行来,前半段行程,由李药师扬言欲赴江都告变,后半段行程,则由于、季二人出面,只说押解钦犯入京。

    所以一路之上通关度牒,畅行无阻。

    他三人沿着渭水西进,眼见过了华阴、渭南,就要进入长安。

    这日行过渭南,只见前方有山口形似门道,又如鸿沟,李药师说道:“此地东接戏水,南靠高原,便是当年霸王宴沛公的鸿门哪!”

    他当下述说楚、汉往事,甚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甚么“霸王别姬,自刎乌江”,让于、季二人听得津津有味。

    至于李药师自己,想的却是行前出尘所说“沛公先入关则王,项羽后入关则亡”等语。

    灞桥就在前方不远,据说这桥乃是秦穆公为与东方诸侯争雄而建。

    过了灞桥,就入长安。

    怀想当年“沛公至灞上”,那是何等的意兴风发!

    再往前走,有山形似骊马,色呈纯青,便是骊山。

    秦始皇帝的陵墓,便是穿治此山而成。

    山上有烽火台,据说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便在此处。

    除始皇陵寝、烽火狼烟之外,相传这山上还住着一位通解《黄帝阴符》的女仙骊山老母。

    秦始皇帝曾经触怒骊山老母,受到惩戒。

    时当夏末秋初,正值三伏盛暑。

    李药师端坐车中娓娓而道,怡然自得。

    于海、季兴波虽然听得兴致勃勃,然而在骄阳之下赶着囚车前行,却也不免挥汗涔涔。

    此时久已未雨,李药师眼见四野干旱枯竭,登时想起自己当年代天行雨的往事,有感而叹:“却不知如今那龙师何在?若能略施数滴甘霖,岂不快哉!”

    岂料一语未毕,四下突然乌云密布。

    层层乌云涡漩如龙,登时从天而降,遮蔽伏日艳阳,卷起木叶飘零。

    但闻风声来自远方,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那卷云奔风呼啸掠过囚车,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李药师没来由地竟一阵觳觫。

    只见涡漩如龙的乌云卷入渭水,霎时间,那原本干旱枯竭的渭水细流,竟滔滔似潮水奔漭,起自水滨,淹向囚车而来。